商議
關燈
小
中
大
商議
杜宣緣的升官,居然越過當務之急的北域戰事,第一道聖旨便是關於擢升她的內容。
而且還是連跨兩級的躍升。
更恐怖的是,這是在定北軍內的擢升。
在此之前,定北軍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著最高將領陳濤為一品定北大將軍,其下便是十個營隊的首領五品偏將軍的將領階級。
這兩個品級相差這麽大,叫五品的偏將軍領五萬人的一營,放在前朝簡直就是聞所未聞的妄談。
甚至放在大成的其他軍隊都,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偏將軍這種軍隊中等官職,往常最多便是領幾千人一營。
準確說來,在整個大成,除了定北軍,從沒有上萬人的一營。
會出現這種情況,就是因為朝廷在想盡辦法壓制定北軍內原本官員的官職,擡高定北大將軍的地位,增加定北大將軍的話語權,否則這個外來的大將軍根本沒辦法指揮得動定北軍。
——雖然“外來”的根本原因,還是朝廷提防定北軍統帥的結果,逐漸演變成的結果。
然而這樣拆東墻補西墻,既防定北大將軍、又防定北軍內部將領的行為,顯然催生出了一個畸形的怪東西。
直到現在。
定北軍在時隔多年後,終於再次迎來了一名過渡品級的定北都督。
但她,確實剛剛來到定北軍不久,還是一個看上去僅僅只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,在此之前並沒有聽說過有多麽傑出的功績。
不過在場除了陳濤與黃要善,其餘人都是疑惑大於不滿。
黃要善肺都快被氣炸了。
杜宣緣是沒搶他三營的統率權力,可她居然一躍成為整個定北軍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的角色。
定北都督這個位置,可以說是獨立於定北軍其他官職以外。
除了陳濤,名義上她可以任意調遣定北軍的所有人,並監督定北軍中是否有目無王法的行為。
——這也是陳濤不爽的原因所在。
任誰叫自己的權力被人莫名分掉一半,都不會開心到哪去。
當然,此時此刻,所有人最大的疑惑還是:她究竟立了什麽大功,能叫皇帝這麽越級擢升?
只是阻攔一支北虜騎兵的劫掠、殺一個虜王的王子,何至於晉升到如此地步?
其實杜宣緣自認她做的事情很簡單。
她只是抓住了皇帝的心理。
杜宣緣很清楚,大成如今的皇帝並不是一個明君,相反,他任性妄為,許多事情只憑自己喜好行事。
關竅就在她寫的那封公文中。
與黃要善想的截然相反,這篇公文的內容不僅不是請功或抱怨陳濤,反而是沖著激怒皇帝去的。
杜宣緣在公文中開門見山,開頭直言這個北虜騎兵的首領就是皇城那樁淫祀案的背後主使,在獄期間還沒有審問出結果就莫名“暴斃”,如今卻活生生出現在北域,糾集著一隊騎兵預備侵襲大成。
而今此人人頭落地,就裝在匣中。
因為保存得當,人頭的容貌清晰可見,即便皇帝沒見過尹稚,這家夥在皇城經營了幾個月,多得是人認得出他,怎樣都抵賴不得。
最重要的是,杜宣緣在結尾公然向皇帝提出質詢,一問皇城中是何人私放賊人;二問朝中大臣是否清楚此人乃是虜王之子;三問皇帝對這一切是否知情。
這份公文,貫徹了杜宣緣一貫表現出的正直無畏。
尤其是最後一個問題,直接狠狠往皇帝的肺管子上戳。
——他就是對這一切都毫不知情。
不管是尹稚實際的身份,還是尹稚被放跑這件事情。
畢竟在他看來,那不過是個域外宵小,就算淫祀之事真的是他犯下的,也不過死了幾個微不足道的平民,不值得自己這個作為大成之主的皇帝多加關註。
結果現在事實狠狠往他臉上扇巴掌。
當然,皇帝最難以容忍的還是底下人的欺瞞,特別是經過杜宣緣這幾個問題的提醒。
放跑尹稚的人是誰、他清不清楚尹稚的身份?
如果這個人知道尹稚是誰,那他將尹稚放走的行為,是不是代表著在他大成朝內,有人與域外王室勾勾搭搭?
而杜宣緣在結尾“隨口”提到陳濤對她的詰難也讓本就多疑的皇帝更加疑心重重。
陳濤知不知道尹稚的身份?
杜宣緣明明立了大功,他為什麽對這件擅自行動的小事大動幹戈?
懷疑的種子一旦開始生根發芽,看什麽事情都是疑點重重。
於是,便有了這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擢升。
定北軍離皇城太遠,皇帝對定北軍的掌控也不足,正好杜宣緣這次有立功之舉,她又是初來乍到,在定北軍並無根基。
況且,實話實說,皇帝對這個總是和自己嗆聲的“直臣”,雖然厭惡有餘,但還是有幾分人品上的信賴。
所以雖然杜宣緣在公文中用公事公辦的冷硬語氣近乎詰問皇帝,可皇帝的一腔怒火全被引到那些欺上瞞下之人身上,反而對仗義執言的杜宣緣生出些好感。
皇帝便借此機會將杜宣緣擢升到定北都督的位置,以監督陳濤所為。
而在此之後,他才令陳濤堅守邊境。
聖旨裏也沒幾句準確的交代,只給出一個守住邊城的底線,剩下的交給定北軍自由發揮。
不過得到這個答案的陳濤沒有多少意外。
他要的也是一個“自由發揮”。
最出乎陳濤意料的當然還是杜宣緣莫名其妙的晉升。
陳濤的神態管理做的不錯,比起旁邊目瞪口呆、難以置信的黃要善,他的神情只是微微一凝,隨即面帶笑容,在聖旨頒下後,更是立刻上前向杜宣緣道喜。
他們一番虛情假意的恭賀後,黃要善才反應過來,皮笑肉不笑的祝賀著。
相較之下,這些日子跟杜宣緣打了好幾場的各營偏將軍們就笑得真誠多了,只是他們心中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擢升猶有幾分疑慮。
“慶賀”之後,自然還是要將目光集中在燃眉之急上。
陳濤將這一撥人,連同新鮮出爐的定北都督一並叫到公帳中,商量後邊怎麽應對整個北域的報覆。
一開始氣氛還有點沈凝。
不過伴隨著話題慢慢深入,在場稍微有點專業素養的人,都逐漸忽略剛剛突然發生的事情,就北虜的布局、他們的防守展開激烈的討論。
當然今天是討論不出什麽結果的。
還得等防守邊線的那幾營偏將軍回來,再根據邊線上的確切情況進行討論。
所以杜宣緣在今天的會議上幾乎沒發表什麽意見。
新官上任,還是低調點比較合適。
雖然討論不出什麽結果,但還是討論到天色漸晚,所有人披著夜色回到各自的營中。
夜深人靜之際,白日裏發生的一幕幕在眼前回閃。
眾人這才開始認真琢磨杜宣緣升職這件事。
親衛將今日從天家使者那裏打聽來的皇城消息告知陳濤。
陳濤搓了搓臉,思索著近乎自言自語道:“我是被那小子擺了一道。她老早就清楚尹稚在皇城所為,就等著用這件事向聖上邀功請賞。”
“只是……”陳濤聲音一頓,神色也很是凝重。
只是不知道她巡邏途中遇到可疑種種事情,是不是在她的掌控之中。
若是如此,那這個算無遺策的人未免太可怕了些。
.
第二日,邊線上早就收到陳濤消息的各營長官抵達駐地。
因為北虜騎兵僅僅陳兵,還沒有確切的動靜,他們也只是根據哨兵探報對北虜兵力部署有個大致的估量。
杜宣緣一面聽著他們匯報手頭的訊息,一面看著系統地圖上的情況與他們所說做比較。
對比之後,再根據他們負責區域的難易情況,就能初步判斷這些在邊線上防守的偏將軍們業務水平怎麽樣。
加上她這一個月一直跟留守軍營的偏將軍對打。
現在杜宣緣對定北軍內各營的長官能力的了解程度,甚至比陳濤這個定北大將軍還熟悉。
陳濤根據這些人打探出來的消息重新進行兵力部署。
杜宣緣在公帳內擺出的地圖上大概掃一眼陳濤的部署方位,便知道他是準備卡著皇帝給出的底線行事。
——不求大勝,守住就行。
在陳濤布置的間隙,杜宣緣突然思索著開口:“這個地方是不是沒有什麽消息?”
所有人循聲看去,只見杜宣緣所指是一處山隘。
有人道:“不必探查,此道地方狹窄,北虜必不可能從此進攻。”
是不可能從這裏進攻。
甚至因為北虜兵力不足,他們都沒有在這裏設置哨兵防守。
定北軍還是在這條山隘外邊設置了個哨兵的,山隘細長,最多只能一個一個的通過,萬一北虜真想不開,放棄騎兵的大場地優勢從這裏試圖發動反奇襲,哨兵也能及時發現。
只要派一支千人小隊往出口一堵,攻勢就自然化解。
但這個北虜不設防的地方,不正是一個絕佳的缺口嗎?
定北軍裏這十幾個將領的腦子湊一塊,都拼不出“進攻”這兩個字,只要能守住就行,派兵從這條道進去,那自個兒也容易被堵,何必冒這個險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杜宣緣的升官,居然越過當務之急的北域戰事,第一道聖旨便是關於擢升她的內容。
而且還是連跨兩級的躍升。
更恐怖的是,這是在定北軍內的擢升。
在此之前,定北軍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著最高將領陳濤為一品定北大將軍,其下便是十個營隊的首領五品偏將軍的將領階級。
這兩個品級相差這麽大,叫五品的偏將軍領五萬人的一營,放在前朝簡直就是聞所未聞的妄談。
甚至放在大成的其他軍隊都,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偏將軍這種軍隊中等官職,往常最多便是領幾千人一營。
準確說來,在整個大成,除了定北軍,從沒有上萬人的一營。
會出現這種情況,就是因為朝廷在想盡辦法壓制定北軍內原本官員的官職,擡高定北大將軍的地位,增加定北大將軍的話語權,否則這個外來的大將軍根本沒辦法指揮得動定北軍。
——雖然“外來”的根本原因,還是朝廷提防定北軍統帥的結果,逐漸演變成的結果。
然而這樣拆東墻補西墻,既防定北大將軍、又防定北軍內部將領的行為,顯然催生出了一個畸形的怪東西。
直到現在。
定北軍在時隔多年後,終於再次迎來了一名過渡品級的定北都督。
但她,確實剛剛來到定北軍不久,還是一個看上去僅僅只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,在此之前並沒有聽說過有多麽傑出的功績。
不過在場除了陳濤與黃要善,其餘人都是疑惑大於不滿。
黃要善肺都快被氣炸了。
杜宣緣是沒搶他三營的統率權力,可她居然一躍成為整個定北軍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的角色。
定北都督這個位置,可以說是獨立於定北軍其他官職以外。
除了陳濤,名義上她可以任意調遣定北軍的所有人,並監督定北軍中是否有目無王法的行為。
——這也是陳濤不爽的原因所在。
任誰叫自己的權力被人莫名分掉一半,都不會開心到哪去。
當然,此時此刻,所有人最大的疑惑還是:她究竟立了什麽大功,能叫皇帝這麽越級擢升?
只是阻攔一支北虜騎兵的劫掠、殺一個虜王的王子,何至於晉升到如此地步?
其實杜宣緣自認她做的事情很簡單。
她只是抓住了皇帝的心理。
杜宣緣很清楚,大成如今的皇帝並不是一個明君,相反,他任性妄為,許多事情只憑自己喜好行事。
關竅就在她寫的那封公文中。
與黃要善想的截然相反,這篇公文的內容不僅不是請功或抱怨陳濤,反而是沖著激怒皇帝去的。
杜宣緣在公文中開門見山,開頭直言這個北虜騎兵的首領就是皇城那樁淫祀案的背後主使,在獄期間還沒有審問出結果就莫名“暴斃”,如今卻活生生出現在北域,糾集著一隊騎兵預備侵襲大成。
而今此人人頭落地,就裝在匣中。
因為保存得當,人頭的容貌清晰可見,即便皇帝沒見過尹稚,這家夥在皇城經營了幾個月,多得是人認得出他,怎樣都抵賴不得。
最重要的是,杜宣緣在結尾公然向皇帝提出質詢,一問皇城中是何人私放賊人;二問朝中大臣是否清楚此人乃是虜王之子;三問皇帝對這一切是否知情。
這份公文,貫徹了杜宣緣一貫表現出的正直無畏。
尤其是最後一個問題,直接狠狠往皇帝的肺管子上戳。
——他就是對這一切都毫不知情。
不管是尹稚實際的身份,還是尹稚被放跑這件事情。
畢竟在他看來,那不過是個域外宵小,就算淫祀之事真的是他犯下的,也不過死了幾個微不足道的平民,不值得自己這個作為大成之主的皇帝多加關註。
結果現在事實狠狠往他臉上扇巴掌。
當然,皇帝最難以容忍的還是底下人的欺瞞,特別是經過杜宣緣這幾個問題的提醒。
放跑尹稚的人是誰、他清不清楚尹稚的身份?
如果這個人知道尹稚是誰,那他將尹稚放走的行為,是不是代表著在他大成朝內,有人與域外王室勾勾搭搭?
而杜宣緣在結尾“隨口”提到陳濤對她的詰難也讓本就多疑的皇帝更加疑心重重。
陳濤知不知道尹稚的身份?
杜宣緣明明立了大功,他為什麽對這件擅自行動的小事大動幹戈?
懷疑的種子一旦開始生根發芽,看什麽事情都是疑點重重。
於是,便有了這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擢升。
定北軍離皇城太遠,皇帝對定北軍的掌控也不足,正好杜宣緣這次有立功之舉,她又是初來乍到,在定北軍並無根基。
況且,實話實說,皇帝對這個總是和自己嗆聲的“直臣”,雖然厭惡有餘,但還是有幾分人品上的信賴。
所以雖然杜宣緣在公文中用公事公辦的冷硬語氣近乎詰問皇帝,可皇帝的一腔怒火全被引到那些欺上瞞下之人身上,反而對仗義執言的杜宣緣生出些好感。
皇帝便借此機會將杜宣緣擢升到定北都督的位置,以監督陳濤所為。
而在此之後,他才令陳濤堅守邊境。
聖旨裏也沒幾句準確的交代,只給出一個守住邊城的底線,剩下的交給定北軍自由發揮。
不過得到這個答案的陳濤沒有多少意外。
他要的也是一個“自由發揮”。
最出乎陳濤意料的當然還是杜宣緣莫名其妙的晉升。
陳濤的神態管理做的不錯,比起旁邊目瞪口呆、難以置信的黃要善,他的神情只是微微一凝,隨即面帶笑容,在聖旨頒下後,更是立刻上前向杜宣緣道喜。
他們一番虛情假意的恭賀後,黃要善才反應過來,皮笑肉不笑的祝賀著。
相較之下,這些日子跟杜宣緣打了好幾場的各營偏將軍們就笑得真誠多了,只是他們心中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擢升猶有幾分疑慮。
“慶賀”之後,自然還是要將目光集中在燃眉之急上。
陳濤將這一撥人,連同新鮮出爐的定北都督一並叫到公帳中,商量後邊怎麽應對整個北域的報覆。
一開始氣氛還有點沈凝。
不過伴隨著話題慢慢深入,在場稍微有點專業素養的人,都逐漸忽略剛剛突然發生的事情,就北虜的布局、他們的防守展開激烈的討論。
當然今天是討論不出什麽結果的。
還得等防守邊線的那幾營偏將軍回來,再根據邊線上的確切情況進行討論。
所以杜宣緣在今天的會議上幾乎沒發表什麽意見。
新官上任,還是低調點比較合適。
雖然討論不出什麽結果,但還是討論到天色漸晚,所有人披著夜色回到各自的營中。
夜深人靜之際,白日裏發生的一幕幕在眼前回閃。
眾人這才開始認真琢磨杜宣緣升職這件事。
親衛將今日從天家使者那裏打聽來的皇城消息告知陳濤。
陳濤搓了搓臉,思索著近乎自言自語道:“我是被那小子擺了一道。她老早就清楚尹稚在皇城所為,就等著用這件事向聖上邀功請賞。”
“只是……”陳濤聲音一頓,神色也很是凝重。
只是不知道她巡邏途中遇到可疑種種事情,是不是在她的掌控之中。
若是如此,那這個算無遺策的人未免太可怕了些。
.
第二日,邊線上早就收到陳濤消息的各營長官抵達駐地。
因為北虜騎兵僅僅陳兵,還沒有確切的動靜,他們也只是根據哨兵探報對北虜兵力部署有個大致的估量。
杜宣緣一面聽著他們匯報手頭的訊息,一面看著系統地圖上的情況與他們所說做比較。
對比之後,再根據他們負責區域的難易情況,就能初步判斷這些在邊線上防守的偏將軍們業務水平怎麽樣。
加上她這一個月一直跟留守軍營的偏將軍對打。
現在杜宣緣對定北軍內各營的長官能力的了解程度,甚至比陳濤這個定北大將軍還熟悉。
陳濤根據這些人打探出來的消息重新進行兵力部署。
杜宣緣在公帳內擺出的地圖上大概掃一眼陳濤的部署方位,便知道他是準備卡著皇帝給出的底線行事。
——不求大勝,守住就行。
在陳濤布置的間隙,杜宣緣突然思索著開口:“這個地方是不是沒有什麽消息?”
所有人循聲看去,只見杜宣緣所指是一處山隘。
有人道:“不必探查,此道地方狹窄,北虜必不可能從此進攻。”
是不可能從這裏進攻。
甚至因為北虜兵力不足,他們都沒有在這裏設置哨兵防守。
定北軍還是在這條山隘外邊設置了個哨兵的,山隘細長,最多只能一個一個的通過,萬一北虜真想不開,放棄騎兵的大場地優勢從這裏試圖發動反奇襲,哨兵也能及時發現。
只要派一支千人小隊往出口一堵,攻勢就自然化解。
但這個北虜不設防的地方,不正是一個絕佳的缺口嗎?
定北軍裏這十幾個將領的腦子湊一塊,都拼不出“進攻”這兩個字,只要能守住就行,派兵從這條道進去,那自個兒也容易被堵,何必冒這個險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